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7日讯 为激发国际青年更好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文明互鉴、友好交流的桥梁。2022年10月,由省委外办、省对外友协、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曲阜师范大学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承办的“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正式开启,自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的近300名外籍青年踊跃参与。经专家评审,境内组共有25位选手入围决赛,境外组共有20位选手获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3月24日,大赛决赛在曲阜圆满落幕。决赛现场,来自法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0个国家的25名选手以“我眼中的黄河”为题,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文化、黄河历史,分享关于黄河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思考与感悟,讲述“黄河故事”。最终,大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9名,并公布了境外组获奖选手名单。大赛授予获奖选手“‘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之星”称号。
现选取获奖选手参赛视频进行展示,让我们共同感受“‘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之星”的风采!
智大夫(YAQOOB MUHAMMAD DANISH),男,25岁,巴基斯坦籍,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秋季4班留学生,现任2017级秋季4班班长。2017年8月来鲁求学。
对山东想说的话:在山东,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山东,我学习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识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这里留学,遇到了更好的自己。这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决赛现场演讲稿:
我眼中的黄河
大家好,我叫Muhammad Danish Yaqoob,中文名字叫智大夫,就读于滨州医学院。在中国学习的这五年多,我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震撼。中国的诗词很有魅力,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李白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感叹作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采的同时,我也对天上来之黄河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意加以学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国的先民们斩荆棘、辟篙莱,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黄河文化。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这里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也最早遭受了文明之火。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满清入关,黄土高原先后受到了六次极大的伤损,森林锐减。近几十年的无度开垦和不加保护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更是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给本就伤痕累累的母亲河带来又一次的重创。
然而,中国的领导人很快看到这个问题并专门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迅速举全国之力将保护行动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自己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者。我曾经前往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旅游,亲眼见到了“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景象,欢快的鸟儿们在广阔的湿地内飞翔、欢叫,给黄河入海口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让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我曾经与景区不少的店主聊天,他们很热情,也很愿意向我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一位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的一家小吃摊店主那里了解到,以前,他的小吃摊主要做当地人生意。如今,景区游客多了,店铺的收入也跟着涨了起来,一天能盈利几百元。普通人有这样的收入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黄河的非遗文化也非常有特色,我曾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过《黄河牛》泥塑,在体验黄河文化的同时感受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像我这样对黄河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很多,这样的文化体验既让游客增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也提高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数得。这样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我很快就毕业了,我会将“黄河文化”带回国,也会把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回国。希望有一天,我能把我的家人带来中国,一起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我爱山东,我爱中国!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