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组老照片出自一个名叫金石声的小伙子之手,金石声,1910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十四五岁开始接触摄影。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金石声是一名城市规划学教授,也是一名业余摄影师,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组织了名为“鹰社”的摄影社,他早期的摄影有点儿印象主义的风格,那时候,虽然他年纪大不,但是他的摄影作品已经小有名气。下面的这组老照片,就是金石声于1930年代拍摄的扬州生活图景。
1930年代的六圩长江渡口,一艘大船停靠在渡口。晨雾中,这艘大船的巨大身影颇具迷幻色彩。六圩渡口位于扬州施桥镇六圩运河入江口,“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这里满载着扬州与长江的千载悠悠往事。
1930年代,崇实女中的女学生们。崇实女中最早可溯源到1884年设于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的一座女塾。后迁至宝盖山并名“镇江女子学堂”。崇实女中被称为“我国女子正式学校的鼻祖”。
1930年代的扬州,一家眼镜修理铺里的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修理眼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民国时代的老品牌眼镜店有着精益求精的服务文化和工匠精神。
1930年代的瘦西湖景色。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从此以瘦西湖闻名。瘦西湖”的“瘦”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瘦小、瘦弱,而是指瘦长苗条、瘦俏秀丽,“瘦”字道出了湖水宛转、曲折、秀美的形态特征。
1930年代的扬州文昌楼。文昌楼建于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名为文昌阁。文昌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供有文昌帝君,寓昌明儒学文化之意。
1930年代的扬州护城河边,远处是扬州城的古城墙。那时候的护城河还可以行舟,从护城河,经古运河可以直入长江。
1930年代,一个穿着旗袍的姑娘坐在园林假山石上的一张留影。姑娘身材苗条,温婉迷人。自古扬州出美女,扬州景色宜人、气候温和、水质纯清,扬州女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正所谓“钟灵毓秀”。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